白起,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,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赫赫战功在历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他在秦国的军事生涯长达三十多年,帮助秦国攻下了超过七十座城池,凭借着他敏锐的军事洞察力和出奇制胜的战略,白起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尽管白起的战术在诸多战役中屡屡得胜,但其中有一条命令,尤其是在长平之战中,却让许多人感到费解——他下令禁食羊肉。这一禁令在士兵中引发了疑惑和不满,因为行军和打仗都是体力消耗巨大的活动,按理说应该适时补充肉类以增强体力。那么,为什么白起要出此怪异的命令呢?
打仗仅凭蛮力可无法确保胜利,决胜的关键往往在于策略和计谋。巧妙的策略能够在战斗中出其不意,扭转局势。那年秋天,正是吃羊肉的最佳季节,鲜嫩的羊肉被炭火烤制,油香四溢,诱人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,足以让人垂涎欲滴。
展开剩余84%一位士兵边烤羊肉边抱怨:“这羊肉香得我口水都要流下来了,白将军怎么就不让我们吃呢?我们都快饿死了!”但军令如山,尽管心中不满,大家也只能压抑着,低声嘟囔,畏惧着白起的严令。
“马上好,先去望哨,回来时给你留最肥美的一块。”正在烤肉的士兵低声催促着,忙着让另一个人去放哨。深夜,他们悄悄溜出营帐,违背军令在暗处生火烤肉。要是被白起发现,后果可想而知——这个被称为“杀神”的将军,绝不会手下留情。
然而,白起早已洞察到这些士兵的动向。就在他们正吃得津津有味时,白起突然从暗处发出命令:“把羊肉给我放下!”士兵们被这一声吓得魂飞魄散,羊肉掉落在地,但他们来不及心疼美食,纷纷急忙站成一排,面面相觑。
白起走上前,怒斥道:“你们活腻了不成?我的命令你们也敢违抗?”几名士兵吓得双腿发软,心想着白起是真的要他们命了。然而,其中一名士兵鼓起勇气问道:“将军,为什么不让我们吃羊肉?打仗拼死拼活,打完还不能吃一口肉吗?”
令所有人惊讶的是,白起竟然没有直接惩罚他,而是露出了一丝笑容:“不撞南墙不死心啊!”随即,白起命令这名顶撞的士兵后退五十步。这位士兵有些不解,但还是照做了。过了一会儿,他突然大吃一惊,脸色剧变,原来浓烈的羊肉香味,不仅在附近,即使距离几里远,仍然可以闻到。
秦国位于西北,盛产牛羊,白起深知秦军对羊肉的喜爱。可是,此时秦军正藏匿在深山中,为了避免被赵军发现,任何羊肉的味道都会暴露他们的踪迹,一旦赵军察觉,可能会陷入致命的困境。意识到这一点的士兵们愧愧地低下了头,主动请求接受军法惩罚。
从那时起,白起的智谋和远见成了士兵们信服的根本,大家再也不敢轻视他的命令。长平之战,本来是王龁指挥的战斗。起初,秦国军队取得了连续胜利,打到了赵国的都城外。
然而,赵国的老将廉颇并未急于出击,而是选择了拖延战术。由于秦军远离补给线,粮草匮乏,廉颇却拥有充足的资源,他决定守城不出,消耗秦军的力量,待秦军粮草耗尽后再伺机反击。赵国国主由于受不了屈辱,要求廉颇出战迎敌,然而廉颇深知此时出战必然会导致失败,因此抗命不遵。
赵国国主愤怒之下罢免了廉颇,任命了年轻且毫无战斗经验的赵括来指挥。这个决定让所有赵国军官都感到诧异,大家怀疑廉颇被贬的真正原因。得知这一消息的秦王大喜,觉得赵王如此昏庸简直是送上门的机会,立刻决定让白起出征迎战赵括。
白起到达战场后,迅速分析了局势。年轻气盛的赵括迫切想要立功,他定会急于进攻,容易中了埋伏。于是,白起故意让秦军装作疲惫不堪,在战斗中表现得虚弱无力,诱使赵括误以为秦军已经弹尽粮绝。赵括果然上当,迅速集结了四十万大军进攻秦军。
然而,白起早已布下陷阱,秦军躲藏在山林中,赵军刚一进入山地,便乱作一团,完全失去了方向。白起命令秦军突然出击,原本强大的赵军瞬间被击溃。赵括意识到自己中了计,试图撤退,但早已被白起派出的伏兵堵住了退路。赵军在秦军的围攻下溃不成军,长平之战以赵军四十多万人的投降告终。
赵王得知消息后气急败坏,昏厥过去。醒来后,赵国主动求和,并愿意割地赔款。然而,白起却劝说秦王不要轻易接受和谈,而是趁机彻底击垮赵国,统一天下。然而,秦王却听信了宰相范睢的建议,选择了与赵国议和割地。
范睢担心白起在战争中的辉煌战绩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力,于是劝说秦王以和为贵。然而,韩赵两国私下结盟,趁秦国与赵国议和之际,准备反攻。赵国反悔割地的承诺,秦王得知后大怒,再度要求白起出征攻打赵国都城邯郸。
然而,白起认为此时出兵不利,力劝秦王不要贸然出征。秦王不听,反而对白起产生了怀疑。最终,秦王派遣王龁出征,但结果如白起所料,秦军惨败。秦王一怒之下将白起召回,要求他自刎谢罪。
常言道,伴君如伴虎。最终,白起这位一代名将竟然死于非命,令人惋惜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